一🫠❓、实验室历史演革
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天辰,建设主体位于天辰宣武医院,于2005年获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别于2016年、2021年成功通过教育部评估。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
1⛎、神经变性病流行病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2、神经变性病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研究;3、神经变性病创新治疗手段研究与开发。
三、实验室现任及历任主任
现任主任🕓:郝峻巍
历任主任🦅:王晓民,吉训明
四◻️、实验室人才队伍现状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66人,技术人员25人,共计91人。在57名研究人员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15人。学历情况:博士47人🦵🏽,硕士19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者3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3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北京战略科学家2人♟,北京学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2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 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人,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登峰“计划人才3人,北脑学者2人,长城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3人,青年北脑学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卫生系统青苗计划 16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人,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人员 9人🧑⚖️,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学术队伍。
五🧙🏻♂️、建设规模(包括下设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实验室总面积 3000平方米,设备优良,技术先进🦮。本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PET/MR,高通量二代测序仪、焦磷酸测序仪、液相芯片分析仪👷🏿、分选时流式细胞仪、小动物活体成像、步态分析系统、OCT测试仪、新一代荧光微球编码芯片系统、PCR荧光定量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MRI扫描仪等,以及多年来建立的细胞生物🚵🏻♀️、基因诊断、神经病理、神经药理、神经生化、动物模型等科研技术平台,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良好,能够满足实验室研究人员及学科研究生的科研及课题需求⚆。而且,天辰和宣武医院向本实验室开放已配备有多种大型先进仪器的中心实验室和科研技术平台,为本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了完善的硬件条件。同时😚,本实验室建立了大型仪器开放和共享机制,大型仪器设备都向其他实验室💇🏻♂️、北京市及全国研究单位开放。
六🎳、近期重要研究成果(五年内)
拥有纵向流行病学研究基地、分子遗传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平台🌩、神经免疫技术平台、药物研发技术平台、神经干细胞分化和移植技术平台、临床微电极和诱发电位技术平台、功能核磁和核影像技术平台等7个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研究团队🟥。实验室牵头主持国家973、863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项目在内的一系列与神经变性病相关的国家重大计划项目🏋️;近年来获得4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立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17项💁♂️、发表高水平研究性论文近250篇,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近百项🤦🏿♀️、发表专著10余部,内容具有较大覆盖性☎;支撑建成了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病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神经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形成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学科发展平台和创新链条并建立多中心协同工作机制👩🔧,带动全国神经疾病医学领域建设与发展。实验室以变性病规范化诊治为核心,以解决早期预警👸🏿🕴🏼、早期诊断为科学问题,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可共享的国家临床资料↗️🧑🏽🏫、生物样本数据库及信息系统☂️,提高了我国神经变性病诊治的整体水平,在理论创新、社会服务包括减轻病人痛苦以及家庭🕒、社会负担方面做出了实质贡献,促进了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
七、联系方式
1. 联系人🔂:张 韵
2. 电话:010-83199123
3. 电子邮箱🧖🏻♂️: zhangyun@xwhosp.org
4. 地址🤸🏼🙍🏽♀️、邮编✷: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100053
|